时间:2022-10-01 19:34:38 | 浏览:1102
弋江区隶属安徽省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南部,东起荆山河,西至长江,南临漳河,北依青弋江。
弋江地域隶属历来随芜湖地域隶属改变而变。
全区面积1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64万人(2017年末)[1],辖6个街道办事处和南瑞社区,共31个居民委员会和20个村民委员会,有盆塘塔影、白马洞天系芜湖老八景等景点。
2018年11月,弋江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榜单排名第88位。
弋江区属平原圩区,由城南圩(又名麻凤圩)、石硊圩、连河圩三个圩口组成,区内中部区域以白马山、马头山、凤凰山等大小山麓十余座散落分布,四周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6-10米;境内沟渠纵横,湖塘密布,面积超300亩的湖塘主要有黑沙湖、南塘湖、殷村湖、超湾湖、沉塘、潘塘、黄泗滩、园墓(元亩)塘、芦花塘等十多处。弋江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爽,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18.7℃,年平均降水量1200-1410mm,集中在春夏两季,年平均日照1939-209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0天。境内物产丰富,非金属矿产石灰石储量丰富,农副产品除稻麦、油菜、蔬菜,还盛产菱藕,水产品有名闻遐迩的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蟹),有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澛港“三刀”(剪刀、菜刀、剃刀)。 弋江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白陶土、煤等,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金、铜、铁等。
马塘区历史悠久。 青弋江南侧的荆山一带,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故有“先有荆山街,后有芜湖城”之说。千百年来,这方土地历经无数次的兴衰战乱。相传 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周瑜在此操练水兵。境内鲁港历来是 兵家必争之地。 陈武帝永定三年(557), 徐嗣徵引北齐人从鲁港青墩洲渡江,占据芜湖, 武帝( 陈霸先)派大将 周文育率兵攻击,徐嗣徵兵败。 唐昭宗 大顺三年(891), 杨行密征讨 孙儒至宣州, 粮秣航运不济,杨令部将 台蒙修筑五堰于鲁港,拦水通航,不日粮至,孙儒大败。南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正月,民族英雄 文天祥督师鲁港,修复和利用旧堰御敌取得胜利。同年南宋奸相 贾似道被迫出师芜湖,在鲁港败于元军。 清文宗 咸丰三年(1853)3月, 太平军占芜,将鲁港作为分军筑垒的要地。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鲁港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弋江区有丰厚的 文化底蕴。东晋永和二年(346),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历代,芜湖继建造 吉祥寺、 广济寺、 能仁寺后,又在境内先后建造了 普济寺、 开元寺( 禹王宫)、 兴国寺、 荆山寺、汝南寺、大庵寺和 大王庙、 龙王庙、 潮音庵、永福庵、存心庵等殿堂楼阁,形成了居民稠密,烟火旺盛,多寺庙庵祠的特色。其中唐宋时期兴建的普济寺,为芜湖四大名寺之一,是旧时的一处幽景圣境。北宋名士 苏东坡、 黄庭坚,明代御史吴琛,清代 文学家 吴敬梓都曾到此观瞻,留传不少佳话。明代诗人俞日都游历普济寺,有诗云:“古刹大河流,人烟万象稠。到此凭野兴,以至浔冥搜。楼槛飞江蕊,廊 背绿畴。夷犹日 亭午,钟磬一声幽。” 建于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的荆山书院,位于 小荆山 奎星阁前,为东南学者士人讲习之地,废于清文宗咸丰年间。清乾隆三十年(1765), 两江总督 李世杰在区境 蔡庙巷内创建 中江书院,直至咸丰三年(1853)毁于战火;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于书院旧址建 鸠江书院, 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复名为中江书院,后几经迁址、几经更名,最终成为百年名校 芜湖一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境内原二多桥61号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藏书家阿英( 钱杏邨)故居。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桐城文人 李光炯在青弋江南岸大巷口创建“ 安徽女子公学”,开启本区新学之河。1925年由当时教育界进步人士筹建的私立 新民中学设在鲁港,后为纪念 “五卅”运动,更名“五卅”中学。建国后,鲁港走出了有“江南一枝竹”之称的国画家 黄叶村,创建市中医院的杏林名家 徐少鳌、 李少白。
明朝后,弋江地域沿江一线商贸渐趋发达,屡有管理机构设置。 明宪宗 成化七年(1421),明廷工部在泗关街设立“抽分厂”关卡,管理 江上来往 木竹商排等的征税。明毅宗崇祯元年(1628),明廷户部在泗关街设立钞关,征收商船正税,商贾税法自此较完善。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长江巡阅大臣 彭玉麟奏准增设 长江水师,建立提标右营驻弋江; 民国元年(1912),全营改编为 水上警察。清朝道一级的行政机关道署设在弋江。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芜湖池太广分巡道迁至区境将军港原芜湖 榷署(今兴隆街、库子街与大安路之间)。雍正十一年(1733),设安徽宁池太广分巡道兼理芜湖 关务,简称芜湖关道,辖 皖南各县。 民国三年(1914)关道分治,芜湖监督署仍在原址,道尹公署迁至码头口前清长江水师芜湖游击署。泗关街和南(关)街则是那时水陆货运征税关卡的署地。芜湖素为全国 四大米市之首,弋江则是 米市的发祥地。由于地处青弋江汇入长江一带的南岸,沿岸人烟稠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米商、木商及行商聚集。旧志形容米市兴盛时“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甲于江左,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自南关至浮桥(今弋 江桥址)为米行云集区,谓之“南市”。“河南肆廛视市县为不及”是对旧时本地繁荣的称誉。境内鲁港元代设馆驿,明代发展为芜湖首镇,清代道光年间米市一度超过芜湖城,“大大的 鲁港镇,小小的芜湖城”因此流传。
弋江地域隶属历来随芜湖地域隶属改变而变。据载, 明太祖朱元璋在马背上南征北战取得政权后,喜好养马,至 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弋江”由此得名。清末民初,沿青弋江(河南)一片行政区域设有江口、尚塘、来远三铺,后合为江口、尚来两镇。日伪时期,河南称为芜湖的“四区”。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设河南区人民政府。1950年4月,市区建制撤销。1952年7月,恢复市区建制,在原第四区行政区划内,建立河南区人民政府。1955年12月,河南区建制再度撤销。1960年城市实行 人民公社化,在原河南区建制的基础上,建立弋江人民公社,这是“弋江”地名的真正命名。1964年12月,取消芜湖弋江人民公社名称。1968年8月,成立弋江区 革命委员会。在1980年6月召开的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上,撤销弋江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弋江区人民政府,下辖江口、朝阳、弋江3个 街道办事处。1984年12月郊区渔业公社,1990年3月郊区弋江乡和赭山乡的 铁桥村、 爱国村,1991年6月 芜湖县鲁港乡先后划归弋江区管辖。至此,区域面积增加了20多倍,人口 翻一番,奠定了现在的区域规模。进入新世纪,作为 市政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弋江区亦称“ 城南新区”。1998年1月,区政府驻地由码头口3号迁至利民西路418号。
城市建设
2017年,新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0个,完成棚改1564户。累计交付保障性住房9276套,配租保障性住房8524套。启动澛港新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森海都市花园、日新化工厂宿舍焕然一新。启动芜澛路维修工程,高标准修建改造龙卡路、弋江站纬一路等7条城市道路,14.13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部完成,峨山路高速出口建成通车。
2017年,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人工造林4708.5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8个、森林长廊示范路段4.5公里。实施84项主要道路路口、重要景观区域美化亮化提升工程。长江岸线集中专项整治成效显著,80个修造船点整治项目提前完成。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改造白马、马塘、小荆山等3座泵站,修复重点水毁工程12处。全面启动“清洁城乡、美化家园”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开展“贴近群众六走进”行动,累计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3800余起;拆除违法建设358处,面积1.87万平方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蝉联第二届省级文明城区。[1]
教育
2017年,区境内共拥有区属小学10所、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市直属中小学3所,境内高校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9331人,其中小学13140人,中学6191人。全区中小学教职工1173人,其中小学725人,中学4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
科技
2017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412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8件,居全省第一方阵。中航华东光电、问天量子等5家企业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奇瑞新能源、航天特种电缆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高新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再升级。孵化器成为产业集聚新引擎,启迪之星微电子等专业孵化器签约落地。全年新增孵化器9000平方米,新引进孵化项目61个,累计在孵企业384家。[1]
文化
2017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80余场。自主创编第七套健身秧歌,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民健身运动重点推广普及项目。[1]
卫生
2017年,全区共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6个,拥有床位数697张,专业技术人员936人。[1]
居民生活
2017年,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4699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6921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9137元,比上年增长8.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8259元,比上年增长17.7%。[1]
社会保障
2017年,投入1.62亿元实施24项民生工程。开展困难群众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实施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救助。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年发放低保金4073.6万元,累计保障7.85万人次;医疗救助353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088万元;临时救助935户,发放临时救助金20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20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1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6人。[1]
滨江远眺芜湖最高楼-侨鸿滨江世纪广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9月29日,以“人民城市 幸福弋江”为主题的弋江区欢度国庆群众文艺演出在奥体广场拉开帷幕。活动以歌舞、戏曲、情景表演、管乐合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营造节日浓厚氛围,在寓教于乐中把党史学习教育送到群众身边
芜湖城南青弋江畔,三山区谢幕,弋江区扩容;据载明太祖朱元璋喜好养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前后,官方在芜湖城南养马数以千计,马塘由此得名;后因青弋江流经本区改现名;青弋江有清水、泠水、清弋江、鲁阳江、舒溪、泾溪、泾水等别称,是安徽
中工网讯 8月3日,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涛一行赴峨山路收费站和芜湖南收费站看望慰问高速路口疫情防控一线人员,为他们送去防暑降温物品。高速路口慰问 张娟 摄 张涛表示,峨山路、芜湖南高速路口是全区严防外地输入的关键节点,是“外
中工网讯 8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总工会联合市职工服务中心开展集体协商专题工作培训会,来自辖区内各街道、企事业等单位50余名工会干部及部分企业行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水平,减少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弋江区隶属安徽省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南部,东起荆山河,西至长江,南临漳河,北依青弋江。弋江地域隶属历来随芜湖地域隶属改变而变。全区面积1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64万人(2017年末)[1],辖6个街道办事处和南瑞社区,共31个居民委员会
图为弋江区政协召开提案人与承办部门负责同志面商座谈会现场人民政协网芜湖6月13日电(记者 于有训)6月13曰上午,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政协就提案办理召开提案人与承办部门负责同志面商座谈会。会上,高新区规划建设部、民政局负责同志通报了所承办提案
安徽省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而对于位于皖江流域的城市而言,发展更是高于安徽地区的平均值。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芜湖市是安徽省第二大中心城市,而芜湖的地理位置更是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对于现在的芜湖,可以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芜湖的综合实力更是在全国
来源:芜湖发布2022年4月20日0-24时,我市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弋江区2例,鸠江区1例)。截至4月20日24时,全市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5例。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例。请广大
招标备案号:WH20GC2021FJ3823项目名称:芜湖市弋江区奇瑞新能源四期建设项目一标(交易公告)项目所在地:弋江区花津南路以东、白马山路以北、济南路以西、南昌路以南项目总投资:43763.43万元项目规模及内容:建设规模及内容:占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7月6日,据安徽省政府网站消息,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芜湖市弋江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撤销芜湖县,设
中国网讯11月7日,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政协召开“加强火龙、白马区域水系保护与开发”专题协商会,区政协委员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探讨加强水系保护与开发的方法路径。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弋江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据安徽省政府官网7月6日消息,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徽省撤销芜湖市三山区、弋江区,设立新的芜湖市弋江区,以原三山区和原弋江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弋江区的行政区域,弋江区人民政府驻中南街道利民西路418号;撤销芜湖县,设立芜湖
皓月迎中秋,爱心共团圆!2022年9月8日,安徽芜湖,喜迎中秋佳节,芜湖市弋江区爱心公益志愿者一行又一次来到弋江区弋江嘉园社区、平山社区和永盛花园社区,看望慰问需要帮助的困难居民,传递社会的爱心,送上温暖的节日祝福。 当日弋江爱心公益志愿
来源:平安弋江 警情通报2022年9月6日11时21分,弋江公安分局接到110指令,称芜湖市弋江区道台衙路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民警迅速出警处置,将犯罪嫌疑人俞某当场抓获。受伤群众已送医救治,目前无生命危险。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系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当日活动现场井然有序,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干警们进行了填写登记表、血样采集和化验等一套流程。符合献血条件的干警们依次献血,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回馈社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法院力量。无